[1] |
阮仁杰, 曹银花, 王晓帆, 马艳红, 王智勇, 兰天.
底发射VCSEL片上点阵结构光投影装置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6): 20210640-1-20210640-9.
doi: 10.3788/IRLA20210640
|
[2] |
安其昌, 吴小霞, 张景旭, 李洪文, 陈璐.
基于曲率/斜率混合传感的镜面视宁度检测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7): 20200419-1-20200419-7.
doi: 10.3788/IRLA20200419
|
[3] |
范文强, 王志臣, 陈宝刚, 陈涛, 安其昌.
自适应光学相干层析在视网膜高分辨成像中的应用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10): 20200333-1-20200333-13.
doi: 10.3788/IRLA20200333
|
[4] |
邓学松, 方明, 吴博, 黄志祥.
倒梯形双层金属光栅式偏振分束器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3): 320002-0320002(7).
doi: 10.3788/IRLA201948.0320002
|
[5] |
张森, 张军伟, 周忆, 王逍, 母杰, 粟敬钦, 胡东霞.
基于小口径反射镜的大口径拼接光栅压缩器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11): 1142002-1142002(8).
doi: 10.3788/IRLA201847.1142002
|
[6] |
赵东, 张晓芳, 陈蔚霖, 武楚晗.
基于多视场波前传感的次镜位置误差检测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8): 817010-0817010(9).
doi: 10.3788/IRLA201847.0817010
|
[7] |
杨亮亮.
衍射光学元件斜入射衍射效率的测量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1): 117003-0117003(5).
doi: 10.3788/IRLA201847.0117003
|
[8] |
毛珩, Tao Louis, 陈良怡.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深层动态荧光显微成像中的应用和发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6): 602001-0602001(7).
doi: 10.3788/IRLA201645.0602001
|
[9] |
王超, 董科研, 江伦, 安岩.
圆环孔径衍射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2): 3634-3638.
|
[10] |
安其昌, 张景旭, 杨飞, 乔兵.
基于斜率的TMT 三镜面形检测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6): 1884-1889.
|
[11] |
张月, 王超, 苏云, 焦建超.
地球静止轨道甚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热控方案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9): 3116-3121.
|
[12] |
马鑫雪, 王建立, 王斌.
利用相位恢复波前传感技术检测球面镜面形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0): 3428-3433.
|
[13] |
王虎, 罗建军.
新型紧凑型大相对孔径可见光光学系统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3): 851-855.
|
[14] |
刘志辉, 石振东, 杨欢, 李国俊, 方亮, 周崇喜.
衍射微透镜阵列用于半导体激光光束匀化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7): 2092-2096.
|
[15] |
赵菲菲, 黄玮, 许伟才, 杨添星.
Shack-Hartmann 波前传感器质心探测的优化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9): 3005-3009.
|
[16] |
鞠智鹏, 李德华, 周薇, 马建军, 李乾坤, 屈操.
相位阶跃变化型太赫兹波带片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6): 1519-1522.
|
[17] |
蔡义, 汪红熳, 亓波.
星地激光通信无波前传感器优化算法仿真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4): 1063-1068.
|
[18] |
王保华, 刘英, 孙强, 王媛媛, 张建忠, 姜洋.
折射/衍射混合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1): 148-153.
|
[19] |
俞建杰, 马晶, 谭立英, 韩琦琦.
基于相位混合算法的衍射光学元件优化设计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9): 2472-2477.
|
[20] |
程强, 薛栋林, 张学军.
相位差异的三反光学系统波前传感技术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6): 1601-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