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婷, 唐善发, 刘何伟, 钱俊宏, 张蓉竹.
湍流变化对多孔径光学系统成像特性的影响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2): 20210189-1-20210189-8.
doi: 10.3788/IRLA20210189
|
[2] |
沙启蒙, 王卫杰, 刘通, 刘政良, 邱松, 任元.
涡旋光平衡探测系统转速测量精度与信噪比分析(特邀)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9): 20210616-1-20210616-9.
doi: 10.3788/IRLA20210616
|
[3] |
李帅, 徐抒岩, 刘栋斌, 张航.
高信噪比云与气溶胶探测仪成像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11): 1111006-1111006(8).
doi: 10.3788/IRLA201847.1111006
|
[4] |
游兴海, 张彬.
光学元件质量对红外光学系统信噪比的影响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3): 320004-0320004(9).
doi: 10.3788/IRLA201847.0320004
|
[5] |
马昊军, 王国林, 陈德江, 张军, 刘丽萍, 罗杰.
热环境条件下红外窗口气动光学传输效应实验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9): 904001-0904001(7).
doi: 10.3788/IRLA201746.0904001
|
[6] |
丁浩林, 易仕和, 付佳, 朱杨柱, 何霖.
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气动光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0): 1018007-1018007(7).
doi: 10.3788/IRLA201645.1018007
|
[7] |
邓潘, 张天舒, 陈卫, 刘建国, 刘洋.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噪声比例因子及信噪比的估算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S1): 81-86.
doi: 10.3788/IRLA201645.S130003
|
[8] |
孔英秀, 柯熙政, 杨媛.
空间相干光通信中本振光功率对信噪比的影响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2): 222002-0222002(6).
doi: 10.3788/IRLA201645.0222002
|
[9] |
罗秀丽, 唐璟, 王岭雪, 蔡毅, 薛唯, 张小水, 王书潜.
热像仪探测泄漏气体的信噪比建模与测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2): 1204003-1204003(8).
doi: 10.3788/IRLA201645.1204003
|
[10] |
施展, 樊祥, 程正东, 朱斌, 陈熠.
关联成像的点扩散函数分析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1): 1124001-1124001(6).
doi: 10.3788/IRLA201645.1124001
|
[11] |
高震宇, 方伟, 张浩, 杨振岭, 王玉鹏.
小型宽光谱太阳光谱仪光学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2): 590-595.
|
[12] |
张傲, 汪清, 杨敬钰, 孙懿.
编码掩模红外成像的建模与性能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0): 2891-2899.
|
[13] |
孙成明, 袁艳, 赵飞.
空间目标天基成像探测信噪比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5): 1654-1659.
|
[14] |
陈宇, 宋玉龙, 霍富荣.
用于导弹逼近告警的“日盲”紫外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9): 2964-2969.
|
[15] |
王熙辰, 周卫宁, 秦億.
满足0.2级的光纤电流互感器信噪比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1): 3704-3708.
|
[16] |
葛琪, 王可东, 张弘, 李桂斌, 邸超.
长曝光大气湍流退化图像点扩散函数估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4): 1327-1331.
|
[17] |
徐显文, 洪光烈, 张琨锋, 胡以华, 舒嵘.
月面成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性能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21-625.
|
[18] |
杜磊, 赵剡.
激波辐射对红外成像探测影响的抑制方法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562-568.
|
[19] |
葛卫龙, 华良洪, 张晓晖.
距离选通水下激光成像系统信噪比分析与计算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8): 2022-2026.
|
[20] |
付强, 史广维, 张新.
红外点目标作用距离数学建模与评估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8): 1991-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