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继艳, 孙丽婷, 秦腾.
长波红外鱼眼凝视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1): 20220430-1-20220430-8.
doi: 10.3788/IRLA20220430
|
[2] |
姚靖, 余志鹏, 高玉峰, 叶世蔚, 郑炜, 赖溥祥.
大视场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研究进展(特邀)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1): 20220550-1-20220550-11.
doi: 10.3788/IRLA20220550
|
[3] |
曲锐, 杨建峰, 曹剑中, 刘博.
水下大视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7): 20200468-1-20200468-7.
doi: 10.3788/IRLA20200468
|
[4] |
徐大维, 韩星, 张晨钟, 董冰, 穆郁, 冀鹏州.
激光半主动光学系统设计与可视化检测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0): 20210265-1-20210265-7.
doi: 10.3788/IRLA20210265
|
[5] |
杨洪涛, 杨晓帆, 梅超, 陈卫宁.
折衍混合红外双波段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10): 20200036-1-20200036-8.
doi: 10.3788/IRLA20200036
|
[6] |
张润泽, 陈宇, 张家铭, 李阳, 张健.
长工作距变焦显微系统物镜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6): 618003-0618003(6).
doi: 10.3788/IRLA201948.0618003
|
[7] |
贾冰, 曹国华, 吕琼莹, 丁红昌.
多谱段共孔径跟踪/引导系统光学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2): 218001-0218001(7).
doi: 10.3788/IRLA201746.0218001
|
[8] |
张伟, 张合, 张祥金.
小型大瞬时视场光学探测系统优化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5): 518002-0518002(6).
doi: 10.3788/IRLA201645.0518002
|
[9] |
庞志海, 樊学武, 任国瑞, 丁蛟腾, 许亮, 凤良杰.
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6): 618002-0618002(5).
doi: 10.3788/IRLA201645.0618002
|
[10] |
李晓, 张瑞, 王志斌, 黄艳飞.
二维激光告警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6): 1806-1810.
|
[11] |
闫佩佩, 李刚, 刘凯, 姜凯, 段晶, 单秋莎.
不同结构地基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3): 917-922.
|
[12] |
孙权社, 赵发财, 陈坤峰, 韩忠.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离轴天线设计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8): 2501-2505.
|
[13] |
邹刚毅, 樊学武, 庞志海, 凤良杰, 任国瑞.
矢量波像差理论在无遮拦三反光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2): 569-573.
|
[14] |
虞林瑶, 魏群, 张天翼, 姜湖海, 贾宏光.
无热化旋转双光楔共形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2): 528-534.
|
[15] |
庞志海, 樊学武, 马臻, 陈钦芳, 邹刚毅.
失调卡塞格林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的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 195-200.
|
[16] |
赵坤, 李升辉.
双孔径红外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11): 2889-2893.
|
[17] |
王健, 荆雷, 郭帮辉, 孙强, 卢振武.
折反式红外全景天空相机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48-652.
|
[18] |
孟卫华, 项建胜, 倪国强.
一种折反二次成像式长波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4): 966-970.
|
[19] |
秦华, 王立刚, 张静华, 类成新, 韩克祯.
用粒子群算法设计的5镜系统与ZEBASE中5镜系统比较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10): 2724-2731.
|
[20] |
庞志海, 樊学武, 陈钦芳, 马臻.
失调三反消像散光学系统像差特性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53-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