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焦飞宇, 文尚胜, 马丙戌, 张博, 姜昕宇, 卢允乐, 黄玮钊, 吴启保.
高空间照明均匀度植物光源系统的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 20200119-1-20200119-12.
doi: 10.3788/IRLA20200119
|
[2] |
缪麟, 田博宇, 孙年春, 张彬.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自由曲面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2): 20210365-1-20210365-9.
doi: 10.3788/IRLA20210365
|
[3] |
王晓艳, 徐高魁.
高隔离度激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7): 20200521-1-20200521-5.
doi: 10.3788/IRLA20200521
|
[4] |
徐大维, 韩星, 张晨钟, 董冰, 穆郁, 冀鹏州.
激光半主动光学系统设计与可视化检测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0): 20210265-1-20210265-7.
doi: 10.3788/IRLA20210265
|
[5] |
张博, 文尚胜, 马丙戌, 焦飞宇, 姜昕宇, 卢允乐, 黄玮钊, 吴启保.
双光源模块高空间照明均匀度植物光源的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S1): 20200106-20200106.
doi: 10.3788/IRLA20200106
|
[6] |
张尧, 王宏力, 陆敬辉, 何贻洋, 姜伟.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敏感器光学误差标定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10): 1017002-1017002(8).
doi: 10.3788/IRLA201770.1017002
|
[7] |
袁伟, 樊荣伟, 于欣, 陈德应.
双静电四极透镜点聚焦特性分析与仿真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6): 618001-0618001(5).
doi: 10.3788/IRLA201645.0618001
|
[8] |
庞志海, 樊学武, 任国瑞, 丁蛟腾, 许亮, 凤良杰.
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6): 618002-0618002(5).
doi: 10.3788/IRLA201645.0618002
|
[9] |
薛彬, 邾继贵, 郑迎亚.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最佳测量点的确定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4): 1218-1222.
|
[10] |
孙权社, 赵发财, 陈坤峰, 韩忠.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离轴天线设计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8): 2501-2505.
|
[11] |
孙雯, 胡建军, 赵知诚, 陈新华, 韩琳, 沈为民.
新型两镜折反式平场消像散望远物镜光学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2): 3667-3672.
|
[12] |
秦华, 冯东太, 刘波, 吴国栋.
用粒子群算法设计非球面准直透镜的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6): 1811-1817.
|
[13] |
马鑫雪, 王建立, 王斌.
利用相位恢复波前传感技术检测球面镜面形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0): 3428-3433.
|
[14] |
邹刚毅, 樊学武, 庞志海, 凤良杰, 任国瑞.
矢量波像差理论在无遮拦三反光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2): 569-573.
|
[15] |
庞志海, 樊学武, 马臻, 陈钦芳, 邹刚毅.
失调卡塞格林光学系统像差特性的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 195-200.
|
[16] |
张建忠, 郭帮辉, 谭向全, 孙强.
高对比度中/长波红外双波段视景仿真系统光学设计及测试实验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11): 2894-2900.
|
[17] |
武汉, 朱向冰, 朱骞, 陈春, 王程.
数字微镜元件式自适应前照灯光学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4): 955-959.
|
[18] |
许兆美, 刘永志, 杨刚, 王庆安.
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激光铣削质量预测模型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9): 2370-2374.
|
[19] |
高旭, 万秋华, 杨守旺, 陈伟, 赵长海.
提高光电轴角编码器细分精度的改进粒子群算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6): 1508-1513.
|
[20] |
庞志海, 樊学武, 陈钦芳, 马臻.
失调三反消像散光学系统像差特性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53-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