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明, 郭欣, 邱洪金, 张若愚, 贾甜甜, 刘旭川, 胡轶轩.
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时间分辨特性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8): 20210761-1-20210761-5.
doi: 10.3788/IRLA20210761
|
[2] |
吴伟, 罗自荣, 杨慧哲, 曹玉君, 尚建忠.
基于星点图椭圆度分布的光学系统装配误差计算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5): 20210391-1-20210391-9.
doi: 10.3788/IRLA20210391
|
[3] |
王阳, 孟庆亮, 赵振明, 于峰, 赵宇.
透射式低温光学红外相机全光路冷链热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5): 20200345-1-20200345-8.
doi: 10.3788/IRLA20200345
|
[4] |
陈建发, 潘枝峰, 王合龙.
超大视场红外光学镜头设计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6): 20190443-1-20190443-6.
doi: 10.3788/IRLA20190443
|
[5] |
王兆利, 梁惊涛, 赵密广, 陈厚磊, 王娟, 卫铃佼.
机械制冷机冷却的透射式光学系统支撑结构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2): 218006-0218006(11).
doi: 10.3788/IRLA201948.0218006
|
[6] |
张洋, 刘海燕.
新型电光逻辑门的设计及计算机图形光谱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1): 122003-0122003(6).
doi: 10.3788/IRLA201746.0122003
|
[7] |
王彬, 伍凡, 叶玉堂.
离轴三反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1): 1118006-1118006(7).
doi: 10.3788/IRLA201645.1118006
|
[8] |
刘波, 丁亚林, 贾继强, 苏东风, 张雷.
R-C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3): 318001-0318001(6).
doi: 10.3788/IRLA201645.0318001
|
[9] |
徐春梅, 刘秉琦, 黄富瑜, 沈洪斌, 张雏.
考虑像差影响的透射式光学系统失调校正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0): 3020-3024.
|
[10] |
张继超, 李大伟.
长焦距光学系统中反射光路的设计与装调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5): 1496-1499.
|
[11] |
王超, 张新, 王灵杰, 王钰.
方形孔径自由曲面反射式系统装调技术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5): 1518-1525.
|
[12] |
宗睿, 林德福, 刘泰然, 兰玲.
采用UKF的光学捷联导引头刻度尺误差补偿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1): 3577-3584.
|
[13] |
闫得杰, 李伟雄, 吴伟平, 王栋.
空间相机像移补偿计算中飞行器大姿态角使用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4): 1200-1205.
|
[14] |
谷松, 徐振.
新型空间相机偏流角调整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S1): 209-213.
|
[15] |
武星星, 刘金国, 孔德柱, 张立平, 龙科慧.
基于地球椭球的离轴式双线阵相机像移补偿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3): 838-844.
|
[16] |
谭秋林, 杨明亮, 熊继军, 薛晨阳, 刘俊, 张文栋.
红外光学气体检测中的参数修正函数浓度计算与补偿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5): 1396-1400.
|
[17] |
王洪桥, 范斌, 吴永前, 刘海涛, 刘容.
φ1.2 m 主镜光学加工中轴向支撑系统的补偿力分析计算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6): 1889-1893.
|
[18] |
刘婷毓, 张景旭, 杨飞, 明名, 吕天宇.
近红外镜头系统的设计与装调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69-674.
|
[19] |
李运达, 李琦, 刘正君, 王骐.
太赫兹计算机辅助层析图像重构算法仿真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5): 1228-1235.
|
[20] |
张东阁, 傅雨田.
计算机辅助装调的代理模型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3): 680-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