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腔体与纳米金共同作用增强光谱技术

张丽丽 杨彦伟

张丽丽, 杨彦伟. 腔体与纳米金共同作用增强光谱技术[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 20200137. doi: 10.3788/IRLA20200137
引用本文: 张丽丽, 杨彦伟. 腔体与纳米金共同作用增强光谱技术[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 20200137. doi: 10.3788/IRLA20200137
Zhang Lili, Yang Yanwei. Technique of spectral enhancement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cavity and Au-NPs[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21, 50(1): 20200137. doi: 10.3788/IRLA20200137
Citation: Zhang Lili, Yang Yanwei. Technique of spectral enhancement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cavity and Au-NPs[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21, 50(1): 20200137. doi: 10.3788/IRLA20200137

腔体与纳米金共同作用增强光谱技术

doi: 10.3788/IRLA2020013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326);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01D111162);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677);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丽丽(1987−),女,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物理光谱分析,现任吕梁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收录4篇,北大核心1篇。申请专利2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物理基础讲课竞赛荣获山西赛区二等奖3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讲课竞赛荣获山西省省二等奖3项

  • 中图分类号: O433.4

Technique of spectral enhancement under combined action of cavity and Au-NPs

  • 摘要: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物质成分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单、无需样品处理等诸多优点,而传统LIBS检测方法存在谱线强度弱、信噪比低等缺点,直接影响定量分析精度。为了增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射强度,提高信噪比,设计了高度为1 mm,直径分别为2 、3、4 、5 、6 mm;直径为5 mm,高度为1 、2 、3、4、5、6 mm的不同腔体,应用粒径分别为10、20、30 nm的纳米金颗粒与腔体结合对样品等离子体进行作用。实验表明,最优腔体直径为5 mm,高度为4 mm;最优纳米金粒径为20 nm。相比传统LIBS,在最优腔体、最优纳米金和最优腔体与最优纳米金联合作用下,增强因子分别为20.6、7.3、31.3,柱形腔体可以提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纳米金粒子对电子温度几乎没有影响。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均能提高光谱信号信噪比,在最优腔体和最优纳米金联合作用下,信噪比最高。
  • 图  1  实验装置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图  2  不同直径(a)与不同高度(b)腔体作用下波长为506~524 nm光谱强度

    Figure  2.  Spectra intensity with the wavelength of 506-524 nm with (a) different diameter and (b) different height

    图  3  不同粒径纳米金作用下铜谱线光谱强度

    Figure  3.  Spectral intensities for the wavelengths of Cu under different size of Au-NPs

    图  4  不同约束下铜(Cu:515.3 nm)谱线增强因子

    Figure  4.  Enhancement factor under different confinement (Cu:515.3 nm)

    图  5  不同约束下电子温度随延时时间变化

    Figure  5.  Electron temperature vs the delay time under different confinements

    图  6  不同作用下信噪比随激光能量变化

    Figure  6.  SNR varying with laser energy under different actions

  • [1] 任佳, 高勋. 飞秒细丝-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土壤重金属Pb元素检测[J]. 光学 精密工程, 2019, 27(5): 1069-1074. doi:  10.3788/OPE.20192705.1069

    Ren Jia, Gao Xun.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 Pb in soil by filament-nanosecond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Opt Precision Eng, 2019, 27(5): 1069-1074. (in Chinese) doi:  10.3788/OPE.20192705.1069
    [2] 李雄威, 王哲, 刘汉强, 等.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燃煤热值定量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7): 0734001.

    Li Xiongwei, Wang Zhe, Liu Hanqiang,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eat value of coal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7, 46(7): 0734001. (in Chinese)
    [3] 王宪双, 郭帅, 徐向君, 等.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四唑类化合物的快速识别和分类实验研究[J]. 中国光学, 2019, 12(4): 888-895. doi:  10.3788/co.20191204.0888

    Wang Xianshuang, Guo Shuai, Xu Xiangjun, et al. Fast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trazole compounds based o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J]. Chinese Optics, 2019, 12(4): 888-895. (in Chinese) doi:  10.3788/co.20191204.0888
    [4] 李安, 王亮伟, 郭帅, 等.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增强机制及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光学, 2017(5): 101-122+185.

    Li An, Wang Liangwei, Guo Shuai, et al. Advances in signal enhancement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of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Chinese Optics, 2017(5): 101-122+185. (in Chinese)
    [5] 王伟东, 文明, 王殿恺, 等. 激光等离子体热核与激波相互作用的流动特性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8) : 0806002.

    Wang Weidong, Wen Ming, Wang Diankai, et al. Study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of the laser induced plasma hot core and shock wave[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9, 48(8) : 0806002. (in Chinese)
    [6] 李业秋, 孙成林, 李倩等.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10): 1005006.

    Li Yeqiu, Sun Chenglin, Li Qian, et al. Analysis of the heavy metal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using dual-puls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9, 48(10): 1005006. (in Chinese)
    [7] 陈金忠, 马瑞玲, 陈振玉, 等. 碳室约束对激光等离子体辐射的增强效应[J]. 光学 精密工程, 2013, 21(8): 1942-1948. doi:  10.3788/OPE.20132108.1942

    Chen Jinzhong, Ma Ruiling, Chen Zhenyu, et al. Enhancement effect of carbon chamber confinement on laser plasma radiation [J]. Opt Precision Eng, 2013, 21(8): 1942-1948. (in Chinese) doi:  10.3788/OPE.20132108.1942
    [8] 杨彦伟. 磁场约束提高LIBS定量分析精度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9, 49(8): 945-949. doi:  10.3969/j.issn.1001-5078.2019.08.006

    Yang Yanwei. 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gnetic field-enhanced LIBS [J]. Laser & Infrared, 2019, 49(8): 945-949. (in Chinese) doi:  10.3969/j.issn.1001-5078.2019.08.006
    [9] Ahmed R, Akthar M, Jabbar A, et al. Signal intensity enhancement by cavity confinement of laser-produced plasma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2019, 47(3): 1616-1620. doi:  10.1109/TPS.2019.2896925
    [10] De Giacomo A, Gaudiuso R, Koral C, et al. Nanoparticle 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metallic samples [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3, 85(21): 10180-10187. doi:  10.1021/ac4016165
    [11] 赵贤德, 董大明, 矫雷子, 等. 纳米增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苹果表面农药残留检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7): 2210-2216.

    Zhao Xiande, Dong Daming, Jiao Leizi, et al.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on apple based on nanoparticle-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9, 39(7): 2210-2216. (in Chinese)
    [12] Hou Z, Wang Z, Liu J, et al. Combination of cylindrical confinement and spark discharge for signal improvement using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Optics Express, 2014, 22(11): 12909-12914. doi:  10.1364/OE.22.012909
    [13] Guo Jin, Shao Junfeng, Tang Tingfeng. Optimization of distances between the target surface and focal point on spatially confin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with a cylindrical cavity [J].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7, 32(2): 367-372. doi:  10.1039/C6JA00396F
    [14] Tang Huijuan, Hao Xiaojian, Hu Xiaotao.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induced plasma by combining au-nanoparticles and magnetic field confinement on Cu [J]. Optik, 2018, 114: 625-631.
  • [1] 李欣, 吕正一, 崔博伦, 张家铭, 刘紫莹, 黄荀, 赵天卓.  共轴变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定量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2): 20230310-1-20230310-12. doi: 10.3788/IRLA20230310
    [2] 张鹏飞, 周婷, 夏道华, 张立.  好奇号火星车ChemCam-LIBS 光谱数据的定量分析研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9): 20210962-1-20210962-10. doi: 10.3788/IRLA20210962
    [3] 杨彦伟, 郝晓剑, 潘保武, 张瑞忠, 刘烨坤, 孙鹏, 郝文渊.  基于腔体约束激光诱导击穿铝土矿光谱的参数优化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3): 20210661-1-20210661-7. doi: 10.3788/IRLA20210661
    [4] 周凯, 李道京, 王烨菲, 姚园, 乔明.  衍射光学系统红外光谱目标探测性能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8): 20200371-1-20200371-8. doi: 10.3788/IRLA20200371
    [5] 杨彦伟, 张丽丽, 郝晓剑, 张瑞忠.  机器学习结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铁矿石分类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5): 20200490-1-20200490-8. doi: 10.3788/IRLA20200490
    [6] 马维喆, 董美蓉, 黄泳如, 童琪, 韦丽萍, 陆继东.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飞灰碳含量定量分析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9): 20200441-1-20200441-10. doi: 10.3788/IRLA20200441
    [7] 许孝芳, 李晓良, 王庆伟, 杨逢逢, 高永锋, 李晓天.  三束飞秒激光辐照下铜膜内电子非平衡热输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2): 206001-0206001(6). doi: 10.3788/IRLA201948.0206001
    [8] 梅亚光, 程宇心, 程树森, 郝中骐, 郭连波, 李祥友, 曾晓雁.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生铁中硅锰钛偏析的同步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8): 806003-0806003(8). doi: 10.3788/IRLA201847.0806003
    [9] 王金梅, 颜海英, 郑培超, 薛淑文.  激光诱导土壤等离子体光谱辐射实验参数优化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12): 1206011-1206011(7). doi: 10.3788/IRLA201847.1206011
    [10] 李雄威, 王哲, 刘汉强, 郭桦.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燃煤热值定量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7): 734001-0734001(5). doi: 10.3788/IRLA201746.0734001
    [11] 罗秀丽, 唐璟, 王岭雪, 蔡毅, 薛唯, 张小水, 王书潜.  热像仪探测泄漏气体的信噪比建模与测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12): 1204003-1204003(8). doi: 10.3788/IRLA201645.1204003
    [12] 邓潘, 张天舒, 陈卫, 刘建国, 刘洋.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噪声比例因子及信噪比的估算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45(S1): 81-86. doi: 10.3788/IRLA201645.S130003
    [13] 孙成明, 袁艳, 赵飞.  空间目标天基成像探测信噪比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5): 1654-1659.
    [14] 李文宏, 尚丽平, 武志翔, 王芮雯, 周强.  水泥中Al 和Fe 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测量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2): 508-512.
    [15] 陈金忠, 王敬, 李旭, 滕枫.  样品温度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的影响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1): 3223-3228.
    [16] 刘可辉, 王晓蕊, 张卫国.  红外点目标成像信噪比建模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7): 2143-2147.
    [17] 陈世和, 陆继东, 董璇, 潘凤萍, 张曦, 姚顺春, 李军.  不同激光参数下煤粉颗粒流等离子体特性分析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 43(1): 113-118.
    [18] 王心遥, 张珂殊.  基于欠采样的激光测距数字鉴相方法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5): 1330-1337.
    [19] 陈金忠, 白津宁, 宋广聚, 孙江, 魏艳红.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测定土壤中元素Cr和Pb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4): 947-950.
    [20] 葛卫龙, 华良洪, 张晓晖.  距离选通水下激光成像系统信噪比分析与计算 .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 42(8): 2022-2026.
  • 加载中
图(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3
  • PDF下载量:  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4-16
  • 修回日期:  2020-08-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2
  • 刊出日期:  2021-01-22

腔体与纳米金共同作用增强光谱技术

doi: 10.3788/IRLA20200137
    作者简介:

    张丽丽(1987−),女,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物理光谱分析,现任吕梁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收录4篇,北大核心1篇。申请专利2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物理基础讲课竞赛荣获山西赛区二等奖3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讲课竞赛荣获山西省省二等奖3项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326);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01D111162);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677);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 中图分类号: O433.4

摘要: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是一种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物质成分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单、无需样品处理等诸多优点,而传统LIBS检测方法存在谱线强度弱、信噪比低等缺点,直接影响定量分析精度。为了增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射强度,提高信噪比,设计了高度为1 mm,直径分别为2 、3、4 、5 、6 mm;直径为5 mm,高度为1 、2 、3、4、5、6 mm的不同腔体,应用粒径分别为10、20、30 nm的纳米金颗粒与腔体结合对样品等离子体进行作用。实验表明,最优腔体直径为5 mm,高度为4 mm;最优纳米金粒径为20 nm。相比传统LIBS,在最优腔体、最优纳米金和最优腔体与最优纳米金联合作用下,增强因子分别为20.6、7.3、31.3,柱形腔体可以提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纳米金粒子对电子温度几乎没有影响。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均能提高光谱信号信噪比,在最优腔体和最优纳米金联合作用下,信噪比最高。

English Abstract

    • 近年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um, LIBS)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型材料分析技术,涉及环境[1]、煤炭[2]、化工[3]和文物[4]等众多领域。在LIBS技术中,使用高能激光脉冲对样品进行烧蚀可以产生等离子体[5]。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成分分析技术,LIBS具有速度快、无损、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等特点,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背景噪声相对大、检测灵敏度相对低等,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信号光谱强度、信噪比等参数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提高光谱强度和信号灵敏度,近年来,超短脉冲[6]、碳室[7]、磁约束[8]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LIBS技术中。同时,许多与LIBS相关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Ahmed等[9]研究了半球形腔体约束对激光产生铜元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影响。A.De等[10]认为金属纳米粒子可以增强光谱强度。赵贤德等[11]通过增强银纳米粒子的光谱来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另外,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也可以有效提高LIBS发射光谱强度,进一步提高LIBS的性能。侯宗余等[12]在LIBS中研究了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光谱强度,而且可以同时显著提高信噪比。郭劲等[13]研究了提高样品温度与空间约束相结合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增强效果强于单独空间约束或单独提高样品温度。优化腔体尺寸与纳米金粒子尺寸,最优尺寸腔体与最优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影响还未有人研究。

      在文中,使用不同直径(2~6 mm)与不同高度(1~6 mm)的铝制柱形腔体分别应用于传统LIBS系统;将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粒径分别为10 、20、 30 nm)分别沉积在铜样品表面进行激光烧蚀,获得了最优尺寸腔体与最优粒径纳米金粒子。在确定了最优尺寸腔体与最优粒径纳米金后,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作用条件(无约束、纳米金粒子作用、最优腔体约束以及最优腔体与最优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对激光诱导铜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电子温度以及信噪比参数的变化。文中利用冲击波理论和纳米粒子阈值低的性质分析了光谱增强原理。

    • 研究圆柱形腔体与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对LIBS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实验仪器是美国TSI公司的ChemReval台式LIBS设备,该设备是由激光器、光谱仪、透镜组等组成的集成仪器。Nd: YAG激光系统(Quantel)用于烧蚀和激发样品产生等离子体,它的最大能量为每个脉冲200 mJ,重复率为10 Hz,激光脉冲宽度为10 ns,激光波长为 1 064 nm。7通道CCD探测器分光计是用来测量发射光谱,其波长范围为200~1 000 nm,分辨率为0.05 nm。与实验仪器配套的分析软件,包括NIST元素谱数据库,能够自动识别元素谱。

      图  1  实验装置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样品控制台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移动到正确的位置,精度为0.8 μm。激光烧蚀后光谱仪的启动时间可通过软件设定。纳米金粒子的直径分别为10 、20 、30 nm (1 mg/ml)。实验所用样品为99%纯铜。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样品放在实验台上,调整其位置,确保样品表面纹理清晰,设置相应的参数,包括激光能量、延时、光斑直径等。然后用光谱仪采集激光烧蚀样品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同时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其光谱强度。

      每次实验前,用1组激光清洗样品表面,去除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保证样品表面的均匀性。当样品在空气中被烧蚀时,每个点清洗5次,烧蚀1次,5个点数据的平均值为空气中烧蚀样品的光谱强度值。当纳米金粒子进行作用时,先对1个点清洗5次,然后滴1滴纳米金溶液,待干燥后再烧蚀1次,5个点实验平均值作为纳米金粒子作用下的光谱强度值,当腔体进行作用时,先对1个点清洗5次,然后在腔体中心被清洗点处烧蚀1次,5个点实验平均值作为腔体作用下的光谱强度值。为了保证重复性,激光应打在腔体中心对样品处进行烧蚀,当纳米金粒子结合柱形腔体同时作用时,纳米金粒子必须滴在腔体中心被清洗的点上,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 通过施加腔体约束可使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得到增强,原因是由于腔体墙反射冲击波压缩等离子体引起的。不同直径和高度的柱形腔体,对冲击波的压缩作用不同,使得腔体对等离子体光谱的影响也不同。为了获得最优直径与高度的柱形腔体,文中使用了不同直径和不同高度的柱形腔体对铜样品等离子体进行约束,设定激光能量为30 mJ,延时时间为1 μs,光斑直径为200 μm。图2显示了不同直径和高度的腔体约束与发射光谱强度之间的关系。图2(a)描绘了铜样品等离子体在不同直径(H=1 mm,D=2,3,4,5,6 mm)腔体约束下的发射谱线强度(铜510.5 nm, 515.3 nm和521.8 nm),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5 mm的直径腔体约束下,光谱发射强度最大。在图2(b)中,以不同高度(D=5 mm,H=1,2,3,4,5,6 mm)腔体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结果显示,在直径5 mm,高度4 mm的腔体约束下,光谱发射强度最大。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腔体的最优尺寸为直径5 mm,高度4 mm。在该尺寸腔体约束下进行实验,光谱增强效果最好。

      图  2  不同直径(a)与不同高度(b)腔体作用下波长为506~524 nm光谱强度

      Figure 2.  Spectra intensity with the wavelength of 506-524 nm with (a) different diameter and (b) different height

      文中将直径为5 mm、高度为4 mm的腔体定义为最优尺寸腔体,下文所述腔体都是指最优尺寸腔体。

    • 样品表面上的杂质颗粒由于导热系数低、尺寸小,可以降低样品的击穿阈值,从而局部提高激光的辐照度。如果两种固体样品同时被激光烧蚀,击穿阈值较低的固体首先会被激光击穿,这样可以提高两种固体接触区域的温度,从而激发样品产生更多的等离子体,这样可以增强样品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强度。

      纳米金粒子增强样品发射光谱主要是由于粒子烧蚀阈值低,粒子的击穿阈值与粒子的尺寸有关,因此研究了不同尺寸的纳米金粒子对发射光谱的影响。

      图3为不同粒径纳米金粒子作用下,铜样品等离子体的光谱发射强度变化的情况。采用30 mJ的激光能量,延时时间为1 μs,光斑直径为200 μm,分别对波长为510.5、515.3、521.8 nm的谱线进行分析。在相同粒径纳米金作用下,521.8 nm的波长增强最强。粒径为20 nm的纳米金作用下的增强效果最明显。

      图  3  不同粒径纳米金作用下铜谱线光谱强度

      Figure 3.  Spectral intensities for the wavelengths of Cu under different size of Au-NPs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纳米金粒径为20 nm时光谱增强效果最好。文中将粒径为20 nm的纳米金粒子定义为最优尺寸的纳米金粒子,下面提到的纳米金粒子都为最优尺寸的纳米金粒子。

    • 为了研究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联合作用对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影响,文中在无约束作用、纳米金粒子作用、柱形腔体作用以及柱形腔体与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下,对铜样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与研究。选取铜515.3 nm为特征谱线进行分析,用增强因子来描述等离子体光谱增强效果,文中定义增强因子为相同实验设置条件下有约束的光谱强度与无约束的光谱强度之比。图4显示了不同条件(纳米金粒子作用、柱形腔体作用、柱形腔体与纳米金联合作用)下增强因子随激光能量变化的关系。从图4中可以看出,纳米金粒子作用、柱形腔体作用以及柱形腔体与纳米金联合作用下光谱强度都得到了增强,柱形腔体的增强效果优于纳米金粒子增强效果,联合作用下增强效果最明显。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不同约束增强因子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激光能量大约在40 mJ时,增强效果最好,40 mJ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这说明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联合作用时,增强效果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当激光能量为20~40 mJ时,增强因子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使得样品的烧蚀度增加,产生了更强的等离子体,在40 mJ之后,增强因子呈现递减,这很可能是由于纳米金粒子的数量有限,当达到一定的能量时,纳米金粒子的烧蚀已经接近完成,进一步增加脉冲能量并不能激发更多的等离子体。另一方面,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增大,通过逆韧致辐射减弱了激光作用于样品的能量,使得增强因子减小。设定激光能量为40 mJ,延迟时间为1 ms,光斑直径为200 μm时,不同约束下铜样品等离子体谱线Cu:515.3 nm的增强因子分别为7.3、20.6、31.3。

      图  4  不同约束下铜(Cu:515.3 nm)谱线增强因子

      Figure 4.  Enhancement factor under different confinement (Cu:515.3 nm)

    • 在LTE条件下,忽略谱线的自吸收效应,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由公式(1)确定:

      $$ \ln \dfrac{{{\lambda _{mn}}{I_{mn}}}}{{{g_m}{A_{mn}}}} = - \dfrac{{{E_m}}}{{{k_b}T}} + C\;{\varTheta } $$ (1)

      式中:mn分别代表跃迁的上下能级;$ {{I_{mn}}}$为发射光谱相对强度;${{\lambda _{{{mn}}}}}$为波长;$ {{A_{mn}}}$为跃迁概率;$ {{E_m}}$为能量;$ {{{\rm{g}}_m}}$为高能级统计权重;$ {{k_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电子温度。在目前实验条件下,可以利用铜谱线(Cu:510.5 nm, 515.3 nm, 521.8 nm 与578.1 nm)来确定电子温度。$ {{E_m}}$$ {{A_{mn}}}$$ {{{\rm{g}}_m}}$可以从NIST库中查到。

      图5为不同作用条件下,电子温度随积分时间的变化关系。图5(a)为无约束条件下,电子温度随延迟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由于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主要由电子在跃迁过程中吸收的光子能量决定[14],纳米金粒子是通过降低样品击穿阈值来达到增强光谱的目的,所以纳米金粒子作用对电子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如图5(b)所示。图5(c)显示了在柱形腔体约束下,电子温度随积分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等离子体的产生伴随着冲击波的产生,冲击波通过腔体墙反射压缩等离子体导致粒子密度增大,进而增加了粒子之间的碰撞次数,促进能量吸收,从而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在图5(d)中,电子温度波动很大,这是因为铜线521.8 nm在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的联合作用下,谱线强度饱和,使光谱强度显示值相对降低,导致计算出的电子温度下降,进而导致电子温度变化趋势的波动。图5整体上看,电子温度随延迟时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等离子体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产生的等离子体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渐消失,使得电子温度随延迟时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图  5  不同约束下电子温度随延时时间变化

      Figure 5.  Electron temperature vs the delay time under different confinements

    • 信噪比是描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灵敏度的最重要参数之一。文中选取谱线Cu: 515.43 nm为特征谱线,信号强度的积分值为信号值,信号周围相等波段积分值为噪声值,二者之比即为信噪比。在不同约束条件下,设定延迟时间为1 ms,改变激光脉冲能量,计算铜样品等离子体光谱信噪比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知,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等离子体光谱的信噪比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当激光能量为50 mJ时,信噪比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当激光能量较小时,背景噪声有相对较快的增加速度,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背景值变化相对缓慢,信号值变化相对快,信噪比升高,当激光能量达到一定值,信号值接近饱和,激光能量的增加会使背景噪声也增加,信噪比下降。在同一激光能量下,纳米金粒子作用、腔体约束都能提高信噪比,腔体约束优于纳米金作用,二者联合作用下,信噪比最佳。

      图  6  不同作用下信噪比随激光能量变化

      Figure 6.  SNR varying with laser energy under different actions

    • 针对柱形腔体与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增强铜样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等问题,文中首先在实验中获得了柱形腔体的最优尺寸为直径5 mm,高度4 mm;纳米金的最优粒径为20 nm。在最优柱形腔体与最优粒径纳米金作用下,对光谱强度、电子温度、信噪比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无约束条件相比,纳米金粒子与柱形腔体都能增强光谱强度,增强效果柱形腔体优于纳米金,在联合作用下,光谱增强效果最好,增强因子可达31.3。柱形腔体约束作用对电子温度有明显的影响,而在纳米金单独作用下,电子温度变化不大,在联合作用下,部分谱线出现光谱强度饱和现象,使计算出的电子温度波动很大。光谱信噪比随激光能量的变化显示,当激光能量为50 mJ时,信噪比达到最大值,二者共同作用下,信噪比达到最佳。针对柱形腔体与纳米金粒子联合作用增强铜样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等问题,还有电子密度、检出限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等问题没有研究,后续将进一步对这些问题做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